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】全力建设美丽万山 铺展绿色生态新画卷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万山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,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,为万山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绿色发展新动力。
漫步在木杉河湿地公园,音乐喷泉、步行栈道、文化长廊、体育设施等项目一应俱全,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“后花园”。
2014年,万山区启动木杉河生态治理工程,对全程8600米河道景观带、88.7公顷覆盖区域进行全面修复,成功打造城河相融、城景互补的特色城市滨河景观带,形成了人在绿中、绿在城中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象。
木杉河生态治理成果是万山区绘制生态新城的一个缩影。在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,万山区从公园、社区和道路着手,见缝插绿、植绿,让绿色浸染城市。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
在高楼坪乡黄家寨,农家乐老板刘洪琼刚刚送走一波客人,正在打扫卫生。
“靠旅游挣钱,不止我一家。生态好了,村民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好,现在的生活很满意、很幸福!”刘洪琼高兴地说。
黄家寨曾因耕地少,村民不由得打起“向山要地”主意,开垦荒地种庄稼,但大家的日子依旧没有好起来。
转机从2015年开始。万山区引进九丰农业有限公司,建成核心区占地超过2000亩的九丰农业博览园。园区按照“农业园区化、园区景区化、农旅一体化”思路,综合规划了蔬菜智能观光区、科研培训区、采摘体验区、蔬果生产区、生态小木屋度假区等“八大板块”。而毗邻九丰博览园的黄家寨,此时凭借独特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体验。
“高铁修通了,环境越来越好,游客就喜欢来我们这里逛一逛,尝尝农家菜。现在农家乐一年纯收入有十一、二万块钱,生活越过越好了。”刘洪琼一边忙着切菜一边乐呵呵地说道。
有山皆绿、有水皆清、有土皆净。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?万山区以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为方向,走上了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。
朱砂古镇的玻璃栈道、悬崖游泳池和空中滑索令游客流连忘返;朱砂线上线下展示销售中心的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;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时刻印证着红色的历史和不灭的革命精神。
从“卖资源”到“卖风景”,从“谈旅游无万山”到如今处处是旅游景点,季季有旅游特色,万山区实现了从全国资源枯竭城区到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蝶变。
“这个月生产了20多万棒,每棒采菇可能一斤半左右。”在敖寨乡中华山村食用菌基地,负责人刘元义正忙着查看菌棒长势,为接下来的丰产做好准备。
中华山村曾是万山区的二类贫困村之一,人均占有耕地面不足一亩,是典型的“山旮旯”。由于农业技术落后,生产力低下,曾经村民们长期过着“放牛好耕田,养猪盼过年;喂鸡筹柴米,奔波为油盐”的艰难日子。
为摆脱根深蒂固的贫困,2016年3月,中华山村支两委到浙江考察学习,并将生长周期短、种植见效快、利益高的食用菌带回中华山村。数年内,全村广大干群团结一心,奋进创业。到2018年底,全村169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吸纳为社员,并直接参与到合作社产业规划、生产和监管等环节。
同时,建档立卡户每亩耕地上可获得每年800元的保底股金,在合作社参与务工的贫困户或农户,每人每月还可领取2000多元左右的工资。中华山村走出了一条“食用菌致富路”。
“出门就是工作的地方,一个月接近2000元的收入很满意,老人小孩都照顾了,政府为我们老百姓考虑很周到。”敖寨乡中华山村村民张雪英连连称赞道。
小小食用菌,让山水更绿,更让群众生活更美。近年来,万山区积极探索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努力实现生态富民。同时充分利用山地资源,鼓励支持企业、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等走进山里,承包荒山、开发荒山,在山中、林下搞种植养殖,大力探索发展立体经济。
有山皆绿、有水皆清、有土皆净。万山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实施“青山、碧水、蓝天、净土”工程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,生态环境持续向好。截至目前,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6%,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.1%,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、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、省控水质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%。
如今的万山,生态更加优美,城市更具气质,环境更加宜居!(麻洲)
责任编辑:陈虹
网友评论